WFU

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

疫情升溫轉線上授課:教什麼?如何教?

自上週末(5/15)台灣疫情升溫、防疫升級後,全台都陸續轉為線上授課了。

我的線上授課的第一週(5/16-22),完成了7門課(共8個班)的線上遠距教學,緊湊地累積了線上「同步教學」、「非同步教學」與「混成式教學」的初步經驗,線上授課同時還有我兩個學齡前的孩子不時加入(因為幼兒園也停課了啊)~


防疫當前的教育:

觀照生命、省思大環境、留給彼此空間


不過,在這因應疫情升溫轉線上授課的過渡時期,我想最重要的不是要馬上把線上課程上好上滿,而是師生都需要一些彈性調適、照顧身心的時間空間。

相互關懷,也去回應、省思疫情帶來的生命課題,觀照大環境的轉變──畢竟,這更是此刻當前重要的教育。

教師原本實體課程的教材教法若搬到線上不見得適用,就做些彈性調整,在自己目前有限的時間、心力下,與可較快上手(或本來就在用的)的線上平台、工具中,視情況搭配同步、非同步(或是學生自主的)學習。

請別太緊繃、心急,留給彼此多一些彈性空間,別給自己太大壓力。

很多老師們在這段期間都超時工作了,同時也還要照顧自己家中的小孩(都回家遠距上課了)。請老師們在積極調適為線上授課、提升線上教學能力、關心學生防疫期間身心狀況等等的同時,也要好好照顧好自己,留給自己沉澱、修復、放鬆、放空的時間空間。

線上授課是一段新的旅程,在教學相長的線上互動體驗當中,也會彼此學習成長,或是發現新的樂趣 : )




線上授課的初步模式


我第一週線上授課的幾個初步模式為:

1. 非同步教學

搭配預先錄製課程講解影片,運用 Google Classroom 或校內 e-Learning 平台等提供影片及相關電子教材、作業活動練習、Google表單小測驗等。 

2. 同步教學

我目前以 Google Meet 視訊會議,運用現場同步語音、影像、分享電腦簡報等畫面,搭配內建白板(共同創作)、文字訊息(即時問答)等互動交流功能。

視情況加上 Zuvio(同儕互評),還準備了 Wheel of Names(趣味抽籤點人)等等,促進分享、交流、回饋。(也可運用 Kahoot!、Slido 等等,答是非題、選擇題、票選等功能。但我想適時搭配即可,可陸續嘗試體驗,但也不用弄得太複雜、手忙腳亂。)

3. 混成式教學:結合以上同步及非同步

目前我的步驟大致如下──

(1) 先在 Google Classroom 上建立好當日教學要分享的單元內容教材(文本、簡報、影片等)以及學習活動(Google 表單小測驗,或是其它出題繳交 Google 文件作答等等);
(2) 同步 Google Meet 進行整體教學講解並與同學互動交流;
(3) 再留時間給同學們回到 Google Classroom ,進行非同步自主學習,並完成當日學習活動。Google Meet 同步教學影片錄製完成後,也會再上傳分享給同學,做為參考與複習。

我想,這一兩週之後,全台的師生們會陸續適應、熟悉線上授課,逐漸發展出各自的模式。



實體課程 vs. 線上教學


也有朋友問到我對實體或線上授課的喜好,或兩者的比較。

我想,實體與線上授課各有其特性。

實體課程當然比較有直接見面、真實互動的溫度,實體成果的展現等等,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。

不過在網路便捷的現代(又在疫情影響之下)線上授課的確也有其可運用的優勢──只是師生的確都需要一段調適、熟悉的時期。實體行得通的方式不見得線上會有效,所以實體課程搬到線上時,往往教材、教法都需要調整。

線上學習相關的互動科技日益發達,也有其自主、彈性等優點,或是與同學的互動、同學間的協作討論(不管運用最基本的文字訊息或討論區、共用文件等等),某種程度可能比實體課程更便捷,或更方便老師追蹤、參與、回饋各組/各同學的學習與討論狀況。

所以,也許要逐漸體驗與了解實體、線上授課各自的特性與相關工具方法後,試著各取其長處吧!




還是都先照顧好自己身心安定健康,面對疫情這生命課題、大環境的省思。

線上授課就一步步隨著教學互動、嘗試體驗,繼續前行。


--

參考資料:

What do you like and/or dislike about distance learning? How does distance learning compare to face-to-face classes?

* 本文附圖為個人 Google Meet 同步授課之錄影截圖。其中呈現的課堂簡報內插圖取自網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