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

2030雙語國家政策:大學英語授課之幾點想法

上週我到慈科大的教師講座分享,主題關於最近政府要推動的「2030雙語國家政策」,在大學端的「大一英文」課程面臨改革,各系所專業課程的英語授課狀況需要提升,以及目前因應少子化、南向招收國際生等現況。

我的演講大綱包含以下四點:
1. 「英語教學」與「英語授課」的現況與未來
2. 教師英語授課與學生英語能力提升
3. 全球化之下,面對多元學生如何有效教學?
4. 多元教學方式,善用數位工具輔助

以下簡要分享--


「英語教學」與「英語授課」的現況與未來


以往台灣教育體系的英語教學(TEFL / TESOL)多偏向一般性的英語學習(EGP,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),但為搭配大學各科系希望能逐步邁向英語授課(EMI,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),要讓學生的英文能力能銜接各專業語用,「大一英文」課程勢必要轉為針對各院系的專業/學術英語(ESP/EAP, English for Specific/Academic Purposes)。


教師英語授課能力提升


各科系教師在面對英語授課時,其實可以先自我演練熟悉所謂的課室英語,比如說台師大翻譯所的廖柏森教授今年新出的《大學全英語授課:900句課堂情境句型與應用 (美式發音MP3免費下載)》(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81647)就提供非常實用的教學情境例句演練。

但是,英語授課所要關切的,其實不只是授課語言切換而已。(講白一點,就算大家都講中文,如果課程單純只是講授,學生也很可能都不知神遊何處,而形成無效教學。所以當授課語言變成英語之後,其實也更需強化講授之外的多元、有效互動教學策略。)尤其在英語不是學生母語的狀況下,在輔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之外,也許更應注重課堂中如何以多元教學方法,乃至搭配數位工具輔助,以達有效教學!


全球化之下,面對多元學生,如何有效教學


尤其在全球化、招收國際生,班級內學生日益多元的狀況下,「全納教學(Inclusive Teaching)」的理念與實行就更為重要:如何協助所有多元的學生都能參與、融入課程?

我在去年初線上進修哈佛大學高等教育教學證書課程(Harvard's Derek Bok Center,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Certificate)時,課程中針對當今全球化、國際生、學生個別差異大、甚至中輟率越來越高等狀態,強調了「全方位課程設計 "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(UDL)"」的理念,期盼藉由教師多樣的教法、提供學生多樣的課程參與管道以及多元的成果展現方式,也就是透過更多元、個別化、差異化的教學,甚至考量到涵蓋跨文化差異的溝通交流,以利學生都能獲得適合個別狀況的學習取向、達成自身最佳的學習成果。




數位工具輔助自主學習(例如互動式線上教學平台)當然也是差異化教學、達成自訂步調學習(self-paced learning)的一個方式。或也是輔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的方式。

不過,理想要到落實,也要面對、克服現實中重重困難障礙。依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與目標、師生狀況與需求,也許也都會有不同的合適教學法。

還是要回到師生於教學過程中,一步步地相互了解、建立良善循環的師生關係,共同學習成長。